• 取经路远:妖魔盘踞拦路关

     
    妖魔拦路,永远是取经路上值得浓墨重彩的故事。说《西游记》,必定会说大大小小各有特色的妖怪,他们盘踞在取经之路上的各个地点,在不同的区域里过着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的垂涎唐僧的血肉。
     
     
     
    broken image
     
     
    这一路上,出现了有名字、有具体情节的妖怪,大大小小约有124个,大致分布在28个不同的地区里,原型大约有25种,不尽相同。
     
    其中,最浓墨重彩的是孙悟空,它是第一个出场的妖怪,更是唯一一个贯穿全文的妖怪,它的形象丰满而鲜活,从三教融合的祖师身上习得本领,它是齐天大圣,是孙行者,到最后成圣,是斗战胜佛。那么在最开始,它是一只自天地开辟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的灵猴。

     

    孙悟空,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小白龙,居西海龙宫;猪八戒,居西牛贺洲乌斯庄;沙悟净,居流沙国内。

     

     

    不同的妖怪,必然要有自己的居所。东胜神洲,西牛贺州,南瞻部洲,北俱芦洲四大洲里,有不同的山水、不同的国家。四大洲来源于佛教,大体对应的上中国佛教中认为的在须弥山周围咸海中的四大洲。

     

    在西游记中,佛祖与五大菩萨负责传法教化众生,为天人师。玉皇大帝负责天界与人间日常管理。 佛教中“东胜身洲”化用为“东胜神州”,这个神洲其实是传说中的三岛十洲,神仙聚集之地。此洲内有一“傲来国”,国中的花果山即是孙悟空的诞生地,也是“三岛十洲”的龙脉之地。

    broken image

     

     

    故事里,四大部洲中,西牛贺州的妖怪最多,不同种的妖怪往往离得远些,相互住的近一些的妖怪,到底的有些关系的,他们总是首领带着小妖怪,小妖怪一起协作,大妖怪互认兄弟姐妹,还有一些拜为母子,好像也有同人类相似的社会关系。

    这一路,妖魔盘踞,各不相同,山水城国,居处不一。
  • 武备兵器:刀枪剑戟终属谁

     
    人们说十八般武艺,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戈,那么神魔的武器又是如何?
     
    《西游记》虽然不是军事战争题材的作品,但集合了众多的兵器,作者在对现实存在的兵器写实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杂糅民间思想对兵器的幻想和神化,在《西游记》光怪陆离的神妖世界和凡尘世界中,创造出了看似普通实则非凡、闻似真切实则未睹的众多兵器。
     
    在故事里也描绘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将武器给工匠,使其模仿,妖怪遇见后十分欢喜,将武器拿了去;其实在这一情节中,也体现了《西游记》所具有的一种诙谐的幽默感,幽默感与滑稽意味有不同之处, 前者既有同样的诙谐风趣却又具有为滑稽意味所没有的某些含蓄和深邃。三个神兵利器交给了寻常的匠人,却被见猎心喜的妖怪偷了去,妖怪也是想不到,自己所爱的兵器竟来自唐僧的徒弟。
    broken image
    在神魔的世界里,不仅局限于刀枪棍棒的众多兵器其实也是理所当然,毗蓝婆菩萨的绣花针,老君的葫芦,弥勒佛的人种袋,灵吉菩萨的定风丹。神仙多是常用法术、法宝的;妖怪便各自搜罗武器。
     
    妖魔个个不同,他们所用的冷兵器也相应的各不相同,兵器与他们的身份相契合。从上界私逃下凡的妖魔所使用的兵器,是他们在天宫时的工作、劳动的工具,例如黄眉怪的那条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是他在天上作弥勒佛祖的童子时使用的工具,玉兔精的短棍,其实是她在广寒宫捣玄霜仙药的捣药杵;而土生土长的妖怪们的兵器也是和他们的原形、功力相称的,例如身形较小的女妖往往使剑等轻锐兵器,块头较大的男怪则舞着笨重、浑厚的兵器;水怪兵器也以轻便为主,陆上妖魔兵器则以杀伤力见长。
     
     
    实际上,虽然他们都有兵器,也各不相同,但兵器功能都不是很强。上界逃下的妖魔往往以宝物为制胜点,兵器只是试探对手强弱的辅助性工具,一旦不敌,就会抛之脑后,使用法宝;即使是土著怪物也常常以法术或诡计出奇,所使用的兵器也只是起到试探、助攻、虚晃的作用。
  • 天罡地煞:几般变化成助力

     
    猪八戒,三十六变;孙悟空,七十二变。取经途中的智取也必不可少,在这时候变化便是浓墨重彩,必不可少。

    孙悟空虽然从菩提祖师处学会了长生不老之术,但是只有躲过“三灾”,才能永生!“三灾”为天雷劈、阴火烧、赑风吹,“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在悟空的苦苦哀求下,须菩提老祖终传之躲避法术。书中菩提祖师向他介绍说,法术分按天罡数的三十六变和按地煞数的七十二变,孙悟空选择了后者,即七十二变。

     

    broken image
    纵使有七十二变,初心始终如一。悟空的变化多端,我们记录了其多次变化之物,看到悟空这样“泼猴”的智谋,看到他西天取经保护唐僧的责任。
  • 百鬼众魅:四海千山皆拱伏

     
    《西游记》中的妖怪,是妖怪又不仅是妖怪,其妖怪形象是对原始神话的传承和再创造,妖怪形象中有“人兽合一”的思想,同时具有神话的拟人性和神话思维。其中的妖怪种类复杂繁多,动物型、植物型、类人型、无生物型都有涉及,构成一个庞大的阻碍取经道路的体系。
     
    从妖怪被降服的手段上看,很容易能发现“一物降一物”的自然法则。 无法降服的蝎子精,在观音指点寻得了昴日星官(本相是只公鸡) 的帮助。
     
    按照常理,妖怪和神佛是对立敌视的,但是西游记却向我们展示了妖怪和神佛的转化,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完全绝对的,神佛一旦有了歪念贪欲,就会具有妖性,而妖怪如果有诚心善念,就能成神成佛。除此之外,很多妖怪本身就和神仙有关。
     
    broken image

     

    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大小妖怪,都有不同的结局,有些跟仙官、菩萨相关,被收了回去;也有毫无背景做了坏事,就此殒命。

     

    细看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所遇到的妖怪,尽管有男、有女、有妇孺、有鳏叟,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的飞禽猛兽、就是从地洞中钻出来的精灵古怪,无论是噬肉吃草的、还是靠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的,都在具有妖魔一面的同时,具有人的一面,他们有自己的故事的开始,也有故事的终局。

  • 佛道相容:天朝向西寻西天

     
    佛仙至上,道佛合宗的精神准则,自始至终贯穿于全书情节和四人行踪的所有发展阶段,明代的宗教信仰有着明显的世俗化和民间化倾向,信仰的结果, 是使佛道二教愈来愈民间化 、世俗化。除了因果轮回与方术之外, 正统的宗教教义对下层百姓影响微乎其微 。这也在《西游记》中有所体现,佛道神祗迥然不同于佛道典籍中的正统神灵, 而是更多地带有民间色彩的“俗神” 。民间百姓并不在意 佛道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差别。
     
    broken image
     
     
    三教互渗而殊途同归地探讨心性,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疏离繁琐的教理和词章考据,返回到主体本性,而又以这种主体本性去契合天地玄秘的内在要求。它依然是一种天人合一论,只不过是以“心”为中心的天人合一论。
     
    《西游记》中三教平衡,故事背景以佛教为主,旁白语言中则多体现了道家思想,而对于师徒四人以及诸多人物的塑造,表现出来的则以儒家为主,从神仙的构成也能看出来,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的神仙是同时出现的,甚至有的神仙兼具道教和佛教的背景,在孙悟空拜师的菩提祖师身上,还能看到一定的
    三教合一的现象。
     
    三教平衡,可以看作是《西游记》神话思维的一个精神纽结。西行取经的艰难历程,可以当作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程来解读。即使小说将宗教作为主题,然而很多文字还是给予了宗教讽刺,没有表达对宗教信奉的诚意。其明确表现出了我国明朝中期,对宗教的讽刺是能够呈现在书中,甚至传播到今天还被大家喜欢,即使小说讲述的是带有宗教性质的故事,但是其依然有着赞美人、关心人的内涵。
  • 径回东土:八十一难得真经

     
    佛教说十恶,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悭贪、嗔恚、邪见。是招苦果之业因。唐僧西天取经,所受八十一难是反省自身并且把握生命必不可少的劫难,一难都不能少。
     
    在《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里,观音看过诸神递过的唐僧灾难簿子,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后又追加了一难。这一难,至关重要,其不仅使全书形成了完全的整体,又增添了意趣。全书似乎已经结束,却又起波澜,“尾声”更耐回味。
     
    在实际的统计与解读中,八十一难是与佛教十恶有着一定对应的,并且有的是反复多次出现的,在八十一难中阐述关于人的哲理。
    broken image
     
     
     
    从整体来看, 八十一难的“棋子”, 即结构的基本元素, 是八十一难的每一难。将八十一难串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是作者意旨。作者以神魔鬼怪故事形式讲述人生哲理,八十一难实际讲述的是关于一个普遍意义上抽象的人的故事。
  • 路在脚下:百曲千折显精诚

     
    西游里唐僧历时十四年,历经十万八千里的九九八十一难已经结束了,而如今的十万八千里对飞机而言,也不过短短十几小时。西游里的缥缈雄伟的天宫,是如今漫游宇宙的空间实验室,火眼金睛的孙大圣,是如今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古代人们对天空的浪漫幻想从未停止,延续至今已有了新的创意与突破。
     
     
    吴承恩在《禹鼎志》作序道:“吾书虽名为志怪, 盖不专明鬼, 时纪人间变异, 亦微有鉴戒寓焉”。 我们能够横跨山海,驰骋天际,然而对人心考验的九九八十一难,依然历久弥新、亘古不变地缠绕在我们追求自己价值实现的路上。
     
     

    踏遍千山万水,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任我行,四海八方惟心诚。

  • 参考文献:

    [1](明)吴承恩.《西游记》电子出版物.三秦出版社,2020-9-18
    [2]吴圣昔.涉笔成趣 妙在自然——论《西游记》的诙谐性[J].文学遗产,1987(03):107-112.
    [3]吴圣昔.拙中藏巧 别具一格——论《西游记》的结构艺术[J].殷都学刊,1986(03):91-95.
    [4]胡胜.论文化心理机制对神魔小说生成的影响[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66-69+84-104.
    [5]陈玉峰.《西游记》的兵器、法宝与法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6]饶眺.基于《西游记》中妖怪的社会学赏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2)
    [7]张舒杰.《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探析[J].戏剧之家,2017(23):239.
    [8]冯霞,刘勇.三教共容下的同化与解构——由《西游记》中的宗教观念看明朝社会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26(12):67-68.
    [9]王筠.《西游记》八十一难结构剖析[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16-17.
  • 小组成员

    白凤卓 马黑龙西 苟泽尧

    指导老师

    张丽萍 何晓苇